煙囪是最古老、最重要的防污染裝置之一。煙囪的發明極早。當原始人發現火時,同時發現了這樣一個道理:哪里有火,哪里必有煙。最早的煙囪即是室內的通氣孔。當把“火”帶進室內做飯和取暖時煙也隨之而入。這就迫使人們不得不設法在屋頂和墻壁上開些通氣孔,以此來驅除屋內的煙霧。這種方法作為一種規范的人類實踐活動已保留了幾十萬年。人類曾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改進大煙囪。過去學術界普遍認為: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氣候溫暖,因而家庭取暖也就沒有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最后,一個法國考察隊宣布他們在幼發拉底河上游挖掘龐大的廢墟城市馬里時,發現了一座配備著許多煙囪的約有4000 年歷史的宮殿。從而使上述觀點得到改變。誠然,羅馬人在發展設計新穎的熱氣取暖系統時,也大大地改進了煙囪。但流行的觀點仍認為,“煙囪”這一慨念是1200 多年前由敘利亞人、埃及人以及猶太商人從東方引入西歐的。
中國最高的單筒式鋼筋混凝土煙囪為210米。最高的多筒式鋼筋混凝土煙囪是秦嶺電廠 212米高的四筒式煙囪。世界上已建成的高度超過 300米的煙囪達數十座,例如米切爾電站的單筒式鋼筋混凝土煙囪高達368米。
一般有磚煙囪、鋼筋混凝土煙囪和鋼煙囪三類。有玻璃鋼煙囪
其材質一般分為幾種:鐵質、石棉、陶質,這幾種一般用在小的場所,如家庭、辦公室等。
另外還有用磚頭建造的,多為圓柱替,上細下粗,一般用在工業的大廠房,如大鍋爐、冶煉廠等。
脫硫方法
在碳鋼基層上使用:
①先將表面除油去污,之后再進行除銹,除銹等級應滿足不低于Sa2.0或St3標準。在銹面清理干潔后,用VEGF樹脂打底,待干后施工。
②用手工泥刀刮鏝成1-2mm(每道)厚的VEGF膠泥層,數小時后即硬化,再按設計要求施工至規定厚度。一般在每涂1mm厚度時進行檢測,以確認涂層是否有針孔及其它瑕疵。
③在彎角或形狀突變處適當增加厚度,或同FRP復合使用。
④用VEGF樹脂罩面一至二道。
⑤VEGF鱗片膠泥涂層質量控制。VEGF鱗片膠泥涂層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其耐腐蝕性能和使用壽命,因此應對VEGF鱗片膠泥涂層的質量加以嚴格控制。一般情況下,涂層的最終檢測項目主要有:外觀缺陷、硬度、針孔測試、厚度測試、錘擊檢查等。
表2.3.5.2 膠泥用量表
品 種 規 格用 量 (KG/M2)
底涂(每道)膠泥層 (1mm厚)面涂(每道)
金屬面VEGF-1-M0.20~0.251.4~1.60.25
VEGF-2-M0.15~0.201.3~1.50.20
3)防腐涂料層、耐酸澆筑料內襯構造
鋼內筒由厚度為10~18mm的鋼板卷成弧形后焊接而成。鋼內筒外面沿高度每6m左右間隔設置一個鋼性環(T型鋼或加勁角鋼)。在檢修平臺和吊裝平臺標高處設有鋼內筒穩定裝置,以保證鋼內筒的橫向整體穩定。鋼內筒采用耐硫酸*腐蝕鋼板,在鋼內筒結構設計計算時,預留2mm厚度的腐蝕富裕度。
鋼內筒內表面澆筑一層厚度為60mm的耐腐蝕混凝土防腐層?;炷练栏瘜拥哪z結料為鉀硅砂漿,混凝土防腐層內配有鋼筋網,并與鋼內筒有錨筋聯結。鋼內筒簡圖如下。
4)工程應用
國內北侖港電廠#1、#2 (600MW)機組(未脫硫)采用耐酸耐熱料、韓城第二發電廠新建600MW機組(脫硫)采用鉀水玻璃耐酸砂漿層內貼陶瓷耐酸板。這種耐腐做法的煙囪,日本國在有塔架及無塔架式鋼煙囪上應用較多。
根據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到2010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要比“十五”期末減少10%,相應需要削減SO2排放總量10%以上。為了達到此目標,我國的燃煤機組都要配套安裝煙氣脫硫設施。在我國燃煤機組脫硫基本上都采用石灰石,石膏脫硫技術,由于該技術它的載體就是水和石灰石,脫硫后煙氣溫度降低45攝氏度左右,并含有大量的水蒸氣和SO2,在煙道和煙囪內部形成凝結水,凝結冰的主要成份就是H2SO4、HC1和其他腐蝕氣體液體,對煙囪和煙道形成腐蝕,因此燃煤機組在脫硫后煙囪和煙囪防腐是重中之重需解決的問題。